抗疫「智」識
Menu

你選對了口罩嗎?
2019冠狀病毒疫情至今,相信大家都知道佩戴口罩是其中一個既有效而簡單的預防感染2019冠狀病毒的方法,但市面上林林總總的口罩, 你又是否知道當中的分別? 口罩款款一樣?其實不一樣! 坊間上最常見有紙口罩、 N95口罩、棉布口罩、活性碳口罩及外科口罩。 紙口罩 正反兩面一樣由紙組成,常見為白色 只能阻擋唾液噴濺 不防水, 沒有隔菌用途,缺乏保護力 N95口罩 立體形狀 有效過濾空氣中95%非油性懸浮粒子 有效阻隔病菌病毒 透氣度差,除遇特殊情況或場合 (如: 需接觸患高傳染性患者的醫護, 身處空氣質素極差地方),否則不建議一般人長時間佩戴 棉布口罩 可清洗作重覆使用 沒有隔菌效能 主要用作阻隔花粉、保溫及隔塵用途 活性碳口罩 主要用作吸附異味 隔菌功效不一 外科口罩 家居適用 一般由3 層不織布組成 有效阻隔病菌病毒, 預防飛沫傳染的疾病 透氣度比N95口罩為佳 應符合國際認可醫用級別的口罩標準,如美國ASTM F2100醫用口罩標準中對細菌及顆粒阻隔率需達95%
更多詳情

佩戴口罩要點
不少人佩戴口罩都是為了減低呼吸道感染或傳染他人的風險,但你有沒有試過在已佩戴口罩情況下仍然不幸「中招」被傳染呢?除一般衛生措施要做足,另外你就必須看看以下佩戴口罩時四大最常犯的錯誤。 原因一: 反戴口罩 看顏色:有顏色面為向外,白色面向內(白色口罩除外) 看鼻樑條:朝外凸出的一面為外層 看摺痕:以基本款式而言, 外層摺痕應向下, 內層摺痕向上 其實口罩是有分內外的,而內、中、外層各有不同的作用,反戴口罩會喪失其原有的保護功能。 口罩的外中內層的作用 外層防止液體飛濺,中層作為屏障阻擋病菌,內層阻隔佩戴者釋出的濕氣和水分。 如何分辨外科口罩的內外? 摺痕方向是配合面形而設計的,口罩反戴後不能緊貼及完全覆蓋口鼻位置, 既不能完全阻隔飛沫,亦會降低佩戴時的舒適度。 原因二: 佩戴口罩時未有緊貼面部 若果佩戴口罩時未有緊貼面部, 就不能完全阻隔飛沬傳播。最常見的情況就是佩戴時,口罩左右兩邊出現「漏風」及鼻樑條未有緊貼面部。要避免此情況發生, 可參考衛生防護中心的建議,包括選擇合適尺碼的外科口罩,兒童則可選擇兒童尺碼。另外佩戴口罩時要緊記沿鼻樑兩側按壓鼻樑條至緊貼面部,及拉開口罩確保完全覆蓋口、鼻和下巴。 口罩左右兩邊出現「漏風」 正確佩戴口罩 – 口罩應緊貼臉部 並注意臉側位置口罩要分清正反面佩戴,以達保護效能 原因三:外科口罩不可重覆使用 經佩戴後的口罩已沾有細菌及病毒, 重複使用會增加接觸到細菌及病毒的機會。另外,口罩如有破損或弄污,應立即更換。所以不要再把使用過的口罩收於口袋! 原因四:佩戴前及脫口罩後沒有清潔雙手 雙手滿佈細菌、佩戴前為避免沾污口罩,應先潔手。而脫口罩時,應盡量避免觸摸口罩外層,因為這部分可能已沾有病菌;脫口罩後需徹底清潔雙手。另外佩戴口罩時亦應避免「手多多」觸摸口罩。
更多詳情